|
腺样体肥大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不同方法鼓室治疗的疗效比较 |
|
投稿时间:2016-12-07 |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7.06.031 |
中文关键词: 腺样体切除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打孔 鼓室置管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摘要点击次数: 1915 |
全文下载次数: 0 |
中文摘要: |
目的 探讨中耳积液和鼓膜形态不同的腺样体肥大伴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治疗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3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腺样体肥大伴儿童SOM 60耳。根据中耳有积液和鼓膜形态不同分成两组,A组为中耳积液、鼓膜形态正常的SOM 患儿(38耳),B组为中耳积液、鼓膜增厚或菲薄的SOM患儿(22耳)。A、B组切除腺样体后,每组一半行鼓膜打孔, 一半行鼓膜置管治疗。术后比较治愈率、好转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所有患者均随诊6个月以上。结果 A组鼓膜打孔治疗治愈率为89.47%,好转率为10.52%,鼓膜置管治愈率万94.73%,好转率为5.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594,P=0.553)。B组鼓膜打孔治愈率为45.45%,好转率为9.09%,鼓膜置管治愈率为90.91%,好转率为9.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03,P=0.016)。A组疗效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544,P=0.011)。结论 腺样体肥大切除后,联合鼓室治疗儿童SOM,对中耳积液、鼓膜形态正常患儿可行鼓膜打孔治疗,对中耳积液、鼓膜菲薄或增厚的患儿可行置管治疗。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