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64排螺旋CT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投稿时间:2017-02-04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7.10.027
中文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螺旋CT  副神经节瘤  巨淋巴结增生症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E-mail
高照 230022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张丽 230022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刘斌 230022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lbhyz321@126.com 
赵旖旎 230022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摘要点击次数: 1575
全文下载次数: 0
中文摘要: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嗜铬细胞瘤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病灶部位及最长径、内部成分(包括囊变、坏死、钙化)、包膜完整与否、平扫CT值及增强后三期CT值。结果 11例(84.62%)病灶位于肾上腺区,2例(15.38%)位于腹膜后(分别位于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胰腺体部与腹主动脉之间);病灶长径2.31~15.00 cm,平均6.27 cm,其中5例(38.46%)长径<5 cm,6例(46.15%)长径5~10 cm,2例(15.39%)长径>10 cm;1例(7.69%)出现钙化,5例(38.46%)囊变,7例(53.85%)坏死,1例(7.69%)囊变与坏死程度相当,13例(100%)病灶有完整的包膜;病灶CT值:平扫(46.58±15.14)HU,皮质期(116.08±17.85)HU,髓质期(108.04±16.07)HU,延迟期(102.86±12.18)HU;4例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例诊断为副节瘤,1例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伴囊变坏死,1例诊断为肾上腺良性病变,1例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孤立性纤维瘤或神经源性肿瘤待排,1例诊断为无功能腺瘤,2例诊断为腺瘤,1例诊断为腹膜后间叶组织来源肿瘤,1例诊断为腹膜后囊实性占位。结论 嗜铬细胞瘤有其典型的影像表现,多发生于肾上腺区,少数见于肾上腺外腹膜后区。当病灶体积大、内部坏死或囊变、包膜清晰、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且以动脉期强化最为显著时,提示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