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髓型颈椎病MRI髓内信号改变与节段性椎间不稳的相关性研究 |
|
投稿时间:2017-07-02 |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8.04.027 |
中文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MRI T2高信号|责任椎间隙活动度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摘要点击次数: 1738 |
全文下载次数: 0 |
中文摘要: |
目的 探讨脊髓型颈椎病(CSM)MRI髓内信号发生改变与节段性椎间不稳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7月至2016年10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住院治疗的63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例,女性24例,年龄41~65岁,平均年龄(52.48±10.20)岁。以术前髓内 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为Ⅰ组(28例),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为Ⅱ组(24例),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为Ⅲ组(11例)进行分组。对3组患者间年龄、性别、病程、术前日本骨科协会脊髓功能评分(JOA)、脊髓受压最严重节段脊髓压迫率、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最大活动度及责任椎间隙活动度(ROM)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组间患者年龄、性别、术前JOA评分、脊髓受压最严重节段脊髓压迫率、颈椎生理曲度、颈椎最大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病程、RO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病程长于Ⅰ组和Ⅱ组(P<0.05),Ⅰ组与Ⅱ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ROM大于Ⅰ组和Ⅱ组(P<0.05),Ⅱ组ROM大于Ⅰ组(P<0.05)。结论 椎间隙活动度增大是CSM患者T2WI髓内高信号产生的危险因素。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