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术前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开胸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
|
投稿时间:2018-09-20 |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9.05.024 |
中文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新生儿 开胸手术 体质量 危险因素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摘要点击次数: 1811 |
全文下载次数: 0 |
中文摘要: |
目的 分析不同术前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CHD)新生儿开胸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心脏外科接受开胸心脏手术的317例CHD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术前体质量的第1四分位数,将其划分为低术前体质量组(体质量≤ 2 931 g,81例)、高术前体质量组(体质量>2 931 g,236例)。对比两组患儿主要心脏疾病诊断分类、CHD手术风险分级(RACHS-1)评分及手术相关指标。两组患儿按术后30 d是否死亡再分为早期死亡亚组、早期存活亚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术后早期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高术前体质量组相比,低术前体质量组患儿接受体外循环手术更少,术后早期发生急性肾损伤、肺部感染及死亡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主动脉阻断时间是低术前体质量患儿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术前RACHS-1评分、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是高术前体质量患儿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低术前体质量CHD患儿术后早期转归较高术前体质量患儿更差,临床应注意尽量减少主动脉阻断时间,重视术前RACHS-1评分、术后早期急性肾损伤风险警示作用,以降低死亡风险,改善预后。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