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PVP与PKP治疗周壁破损型OVCF的临床疗效比较
投稿时间:2018-12-18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9.09.016
中文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性骨折  周壁破损  骨水泥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E-mail
王卓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显微骨科  
王绍钱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显微骨科  
牛磊 230011 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显微骨科 m13365792992@163.com 
摘要点击次数: 1806
全文下载次数: 0
中文摘要: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周壁破损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周壁破损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42例,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PVP治疗)与观察组(PKP治疗),每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透视总曝光时间、骨水泥量及渗漏率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McGill疼痛问卷表(MPQ)评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OQOLS)评分、椎高度及cobb角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骨水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患者透视总曝光时间、骨水泥渗漏低于PVP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ODI评分、MPQ评分、OQOLS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各数值均有下降趋势,术后不同时间的ODI评分、MPQ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角度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ODI评分、MPQ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角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和时间对ODI评分无交互作用(P>0.05),对MPQ评分、伤椎高度、cobb角变化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 PKP和PVP治疗周壁破损型OVCF均有较好疗效,但PKP比PVP更利于椎体高度的恢复与维持,减少了骨水泥渗漏风险,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