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SBAR模式在规范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投稿时间:2018-11-23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9.09.030
中文关键词: SBAR模式  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规范交班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6gxk075)
作者单位
罗曼 230031 合肥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白冬梅 230031 合肥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刘路 230031 合肥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汪静 230031 合肥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闵柳 230031 合肥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摘要点击次数: 1542
全文下载次数: 0
中文摘要:
      目的 探讨SBAR模式在规范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ICU住院患者60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别为观察组(n=311)和对照组(n=293),对照组采用常规交班,即口头交接、书面交班和床头交班相结合,观察组采用口头交接加SBAR交班指引单进行交接班。比较两组患者在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评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情掌握准确情况、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基础护理质量得分为(25.16±2.54)分,观察组为(27.03±2.16)分;对照组专科护理质量得分为(29.32±3.51)分,观察组为(32.05±2.9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SBAR模式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87%,实施后为1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情掌握准确情况得分为(93.50±2.86)分,观察组为(95.14±3.28)分;对照组护士临床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为(262.41±22.53)分,观察组为(274.62±25.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模式可以有效规范重症监护病房的交接班流程,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同时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