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矢状位假体位置与CR型全膝关节置换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
|
投稿时间:2019-06-03 |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0.01.019 |
中文关键词: 矢状位假体 CR型 全膝关节置换 关节活动度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 |
|
摘要点击次数: 1970 |
全文下载次数: 0 |
中文摘要: |
目的 分析矢状位假体位置与CR型全膝关节置换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行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2例,144膝,将所有患者的双侧肢体进行分组。伸直功能满意的一侧作为A组(46例,92膝),伸直功能较满意的一侧作为B组(26例,52膝);屈曲功能满意的一侧作为C组(47例,94膝),屈曲功能较满意的一侧作为D组(25例,50膝)。结果 A组患者的γ角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γ角平均度数为(4.41±3.22)°。C组患者δ角大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δ角平均度数为(4.82±1.93)°。ROM与δ角度呈正相关(r=0.712,P=0.027)。结论 矢状位假体位置后倾范围在2~9°时,后倾越大,患者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更好;最佳合适的胫骨后倾角度为5°左右。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