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波形态改变对PICC尖端定位作用的价值 |
|
投稿时间:2020-08-24 |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1.04.025 |
中文关键词: 腔内心电图 P波形态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尖端定位 |
英文关键词: |
基金项目: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项目编号:Z-2014-06-19408) |
|
摘要点击次数: 1470 |
全文下载次数: 0 |
中文摘要: |
目的 探讨在PICC置管过程中,使用腔内心电定位技术P波的形态改变对PICC尖端定位的指导作用及心电稳定性分析。方法 选取安徽省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的80例肿瘤患者行PICC置管时,从P波振幅变高开始,每送入1 cm打印心电图的变化并记录所对应的导管长度。判断4类不同P波,即P波振幅达到QRS波的50%~80%、高尖P波、双峰P波、双向P波的引出率、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的交界处(CAJ)的到位精确率。同时观察心电波形的稳定性情况。结果 80例患者中,1例P波无任何变化,摄片示头端位置正常,无异位。P波振幅达到QRS波的50%~80%的引出率为62.50%(50/80),CAJ到位精确率为76.00%(38/50);高尖特征P波的引出率为52.50%(42/80),CAJ到位精确率为38.10%(16/42);双峰P波引出率为88.75%(71/80),CAJ到位精确率为81.69%(58/71);双向P波引出率为91.25%(73/80),到位精确率为63.01%(46/73)。4种P波引出率及到位精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稳定与心电不稳定患者身高、置管长度、基础P/R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稳定性好,双峰P波在指导PICC尖端定位的引出率及精确率高,对PICC导管尖端最佳位置定位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英文摘要: |
|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