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不同垂直骨面型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底位置关系分析
投稿时间:2021-06-21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2.01.016
中文关键词: 上颌窦底  锥形束CT  垂直骨面型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E-mail
金晶 230061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张志宏 230061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zzhzqr@126.com 
刘靖祎 230061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刘海君 230061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潘成琼 230061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吕静 230061 安徽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  
摘要点击次数: 1323
全文下载次数: 499
中文摘要:
      目的 运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上颌后牙牙根与上颌窦底间垂直位置关系,为临床正畸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就诊的60例患者CBCT扫描数据资料,按照垂直骨面型将患者分为高角组、均角组、低角组,每组各20例。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根尖到上颌窦底的垂直距离,比较不同分组间牙根与上颌窦底间垂直距离和牙根进入上颌窦的比例差异。结果 第一磨牙近颊根和远颊根至上颌窦底的距离在不同垂直骨面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角组第一磨牙远颊根至上颌窦底距离小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高角组牙根进入上颌窦的比例高于均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高角组第一磨牙的远颊根进入上颌窦的比例高于均角组和低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结论 高角组第一磨牙牙根相较于均角组和低角组更易进入上颌窦。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