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185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投稿时间:2021-09-13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2.03.013
中文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病因构成  损伤分型  严重分级  潜伏期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800524)
作者单位
路燕 230601 安徽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陈明月 230601 安徽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郑秀良 230601 安徽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雷宇 230022 安徽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摘要点击次数: 1011
全文下载次数: 387
中文摘要:
      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因构成和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住院期间诊断为DILI的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用药史、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分析DILI的药物种类、临床分型、严重程度分级。比较不同肝损伤类型、不同性别和年龄的DILI、不同药物种类导致的DILI肝损伤严重程度、潜伏期、肝功能。结果 185例DILI患者中,肝细胞损伤型132例(71.35%),混合型34例(18.38%),胆汁淤积型19例(10.27%)。引起DILI前3位药物分别是中药(42.16%)、化疗药物(11.89%)、抗菌药物(8.65%)。DILI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纳差(36.76%),其次是乏力(25.95%)和恶心(17.84%);最常见的体征为黄疸(41.08%)。不同肝损伤类型和不同肝损伤严重程度间,性别和年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总胆汁酸(TBA)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较男性高(P<0.05)。3种类型肝损伤比较,肝细胞损伤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最高,胆汁淤积型ALP最高(P<0.05)。不同肝损伤类型、药物种类间,潜伏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损伤型潜伏期最长30(11,60)d(P<0.05),中药潜伏期30(1,60)d长于西药(P<0.05)。结论 185例患者中药诱导的DILI所占比例最高,且发病潜伏期较西药长;DILI主要损伤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且发病潜伏期最长。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