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开腹及微创直肠癌手术胃饥饿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投稿时间:2022-02-11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2.09.018
中文关键词: 直肠癌  手术创伤  胃饥饿素  炎症因子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吴阶平医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20675019092-19),安徽省科技厅重点研究与开发项目(项目编号:202004j07020036)
作者单位E-mail
吴斌 230022 安徽合肥 国药中铁中心医院外科  
胡孔旺 230022 安徽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 hukw@sina.com 
摘要点击次数: 939
全文下载次数: 1153
中文摘要:
      目的 分析讨论采用2种手术方案在直肠癌术后应激反应期胃饥饿素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例直肠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成开腹手术组和腹腔镜手术组,各4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应激反应期的胃饥饿素水平和相关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结果 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163.84±20.20) min,长于开腹手术组(121.73±12.8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腹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或短于开腹手术组(P<0.05)。术前、术后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血清胃饥饿素水平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存在时间和交互效应(P<0.05)。术后24小时腹腔镜手术组CRP、TNF-α、IL-6、IL-8水平变化幅度与开腹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胃饥饿素水平与CRP、TNF-α、IL-6、IL-8水平呈正相关(r=0.533、0.629、0.541、0.645,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胃饥饿素水平增加与手术治疗创伤的程度和炎症反应的程度呈正相关。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