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基于PET/CT代谢参数的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预测模型构建
投稿时间:2024-04-29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24.11.013
中文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纵隔淋巴结转移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模型
英文关键词: 
基金项目:
作者单位E-mail
刘佳楹 723000 陕西汉中 三二〇一医院核医学科  
付伟 723000 陕西汉中 三二〇一医院核医学科  
王健庄 723000 陕西汉中 三二〇一医院核医学科  
范志刚 723000 陕西汉中 三二〇一医院肿瘤内一科 13892673341@163.com 
摘要点击次数: 325
全文下载次数: 114
中文摘要: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PET/CT)代谢参数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4年1月于汉中市三二〇一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293例NSCL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有无存在纵膈淋巴结转移分为转移组(92例)和未转移组(201例)。单因素、多因素分析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影响因素,构建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预测模型,并行预测效能分析。结果 293例患者中,共清扫淋巴结4 510个,其中检出转移淋巴结92例341个,包括N1期173个,N2期168个。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最大径、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in)、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全身病灶糖酵解总量(TLG)、肿瘤代谢体积(MTV)均可能与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灶最大径、SUVmin、SUVmean、SUVmax、TLG、MTV是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64、0.689、0.704、0.655、0.683和0.857。结论 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受原发灶最大径和PET/CT代谢参数指标独立影响;利用以上5个因素构建的数据模型对于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预测显示出良好的效能,值得在工作中深入分析。
英文摘要:
      
查看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下载PDF阅读器
关闭